頜周蜂窩織炎的癥狀是什么?頜周蜂窩織炎怎么治療?

頜周蜂窩織炎的癥狀是什么?頜周蜂窩織炎怎么治療?

頜周蜂窩織炎

  頜周蜂窩織炎是指發生在頜骨周圍筋膜間隙組織的急性炎癥,在上下頜內周圍分別有咀嚼肌及表情肌等。這些肌肉之間、肌肉與頜骨之間充滿疏松的結締組織,形成一些潛在的間隙。因解剖部位的不同,各間隙有其特定的名稱,如咬肌下間隙、頜下間隙等。感染入侵這些部位時,便可發生頜周蜂窩織炎或稱間隙感染。

目錄

1.頜周蜂窩織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2.頜周蜂窩織炎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3.頜周蜂窩織炎有哪些典型癥狀
4.頜周蜂窩織炎應該如何預防
5.頜周蜂窩織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6.頜周蜂窩織炎病人的飲食宜忌
7.西醫治療頜周蜂窩織炎的常規方法

1.頜周蜂窩織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
  頜周蜂窩織炎常見的感染來源有下列幾種:
  1、牙源性感染 本病最常見的病因是牙源性感染擴散所致,如智齒冠周炎、尖周炎等,不同部位牙齒的感染常引起不同部位的蜂窩織炎。
  2、局部組織感染 如頜下淋巴結炎,面部癤痛等均可引起頜周蜂窩織炎。
  3、外傷后并發感染

2.頜周蜂窩織炎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
  本病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,可蔓延至其他間隙,甚至引起嚴重的全身并發癥。并發癥包括:敗血癥、膿毒血癥、酸中毒、心肌炎、心力衰竭、顱內感染、中毒性休克、肺膿腫、心包炎和縱隔膿腫等。

3.頜周蜂窩織炎有哪些典型癥狀

  本病除具有一般蜂窩織炎的全身癥狀和局部表現外,由于各間隙的解剖特點,尚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:

  1、眶下蜂窩織炎(眶下間隙感染)
  感染發生于眼眶下方,上頜骨前壁與局部表情肌之間,多來自上頜尖牙等的牙源性感染(如尖周炎等),也可來自上唇或鼻側的感染。
  局部表現為眶下區紅腫、疼痛,下眼瞼水腫致睜眼困難,上唇腫脹,鼻唇溝消失,上頜前牙前庭溝處紅腫,常可查見病源牙。

  2、咬肌下蜂窩織炎(咬肌下間隙感染)
  感染發生在下頜骨升枝外側骨壁與咬肌之間,主要來自下頜智齒冠周炎及下頜磨牙的尖周感染,在頜周蜂窩織炎中較為常見。
  主要的臨床特征是以下頜角為中心的咬肌腮腺部紅腫、疼痛;由于炎癥刺激,咬肌處于痙攣狀態,致使局部發硬,張口受限甚至牙關緊閉;即使膿腫已經形成,早期時波動也不明顯,且不易自行穿破,因此應及時切開引流,如不能確定膿腫是否成熟,穿刺檢查有助于診斷,若延誤治療,未能及時切開引流,致使感染擴散,可能引起下頜骨骨髓炎。

  3、頜下蜂窩織炎(頜下間隙感染)
  臨床上較常見,感染發生在頜下三角區,多來自下頜磨牙的感染,亦可由頜下淋巴結炎所引起,后者尤多見于小兒。
  局部表現為頜下區紅腫、疼痛、皮紋消失、皮膚發亮,下頜下緣可因腫脹而不顯,嚴重的頜下蜂窩織炎可蔓延至鄰近間隙或頸部。

  4、口底蜂窩織炎
  口底蜂窩織炎可由下頜牙齒感染,急性扁桃體炎,急性下頜骨骨髓炎或口底外傷繼發感染而引起。本病雖較少見,卻為口腔頜面部嚴重感染疾病之一,感染侵犯口底多個間隙,臨床上分為化膿性和腐敗壞死性二種,后者病情更為嚴重。
  炎癥一般開始發生于一側舌下或頜下區,以后迅速擴展至頦下及對側,當炎癥波及口底各間隙時,雙側頜下及頦下區甚至上頸部廣泛腫脹,頭后仰,口半張,口內可見口底腫脹,舌上抬、舌運動受限,語言、吞咽困難,如腫脹向舌根部蔓延,可壓迫咽部,會厭而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。
  口底腐敗壞死性蜂窩織炎主要由厭氣性,腐敗壞死性細菌引起,病情發展迅速,全身中毒反應嚴重,脈搏頻弱,呼吸短促,重者可出現體溫不升,血壓下降,局部明顯腫、硬,皮色暗紅,觸診可有捻發音。

4.頜周蜂窩織炎應該如何預防

  患者要及時治療冠周炎,尖周炎等牙源性感染,對本病的預防有積極意義。如已形成炎癥,在急性期應予徹底治療以免轉為慢性。

5.頜周蜂窩織炎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
  頜周蜂窩織炎臨床癥狀典型,一般據病史及患者表現可做出診斷。 臨床上常規檢查包括體格檢查,口腔檢查,化驗血常規,白細胞計數,并行穿刺抽膿等檢查手段。

6.頜周蜂窩織炎病人的飲食宜忌

  患者飲食宜清淡,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,多吃涼血解毒、清熱生津的食物;宜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;避免吃多糖、油炸、雞肉等發物。

7.西醫治療頜周蜂窩織炎的常規方法

  本病的主要威脅為全身中毒及局部影響呼吸道通暢。如不及時正確治療可危及病員生命,因此要積極采取綜合治療措施。全身聯合應用大劑量抗菌素(諾氟沙星),保持水電解質平衡,增強病員抵抗力,局部要及時切開減壓、引流。如有嚴重的呼吸困難,應及時切開氣管以保證呼吸通暢。

  1、全身治療
  主要為改善機體狀況、增強抵抗力,選用抗菌藥物(滅滴靈、螺旋霉素)以控制感染。如病情嚴重,可采用兩種以上的抗菌藥聯合應用,必要時靜脈給藥。也可根據辯證論治的原則給以扶正祛邪、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瘀等中藥。

  2、局部治療
  炎癥早期可用局部理療、外敷中草藥等促進炎癥吸收。膿腫形成時應及時切開引流。切開引流時,切口應在利于引流的部位,避免損傷重要的神經、血管、導管等重要結構,部位要隱蔽并盡量與皮紋一致。在急性炎癥控制后,對病源牙應用進一步處理。